游戏源于生活(1)——文学作品(上)

这个系列的文章可能和“电子游戏”没有直接的关系,因为你读完后不会学到某些代码写法,某些游戏开发方法,或者是某些图像处理方法。这些文章或许会给你带来制作游戏的灵感,或许不会,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文章的用处是不大的。但是我觉得,这些文章里所介绍的东西,它们本身是好的,而好的东西本身就会是有用的。

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会介绍一本小说,算是文学作品里比较大众化的类型。将文学作品运用到游戏里去是一种屡见不鲜的手法,但是很多情况下是套用一些剧情,以使得该游戏显得有内涵一些。例如恶魔之魂(Demon’s Souls)里的角色Mephistopheles,就取自德国民间关于浮士德博士(Faust)的传说。就我个人而言,该游戏角色的举止语气与歌德(Goethe)笔下的Mephistopheles十分相近,虽然没有考证过,但是歌德版本的浮士德无疑是最有名的,制作组没有理由不将其作为参考。

不过这次介绍的这本小说,它所提供的阅读体验与以往的小说非常不同。在以往的小说里,读者可能会知道书中人物所不知道的人或事,读者可能会为书中人物潸然泪下。但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问自己,“他是谁”的时候,他总还是一名旁观者。而这次介绍的这本书,作者运用了许多精巧的设计,将读者带到了故事中。这是我头一次在阅读一本小说时这么清楚我自己的身份——我就是这本书的“读者”,我或许仍然是一名故事的旁观者,但这样一个身份却是故事里的一部分。这种叙事手法,或者说代入感的营造可能会对游戏设计有些帮助。

本文本质上还是一篇书评,但是作为书评怎么能不牵扯到剧情呢?为了尽量降低剧透程度,本文会分为印象,结构,故事(下次放出)三部分。在前两部分我会尽量不涉及故事内容,而只讨论些该书的写法,或者那些第一眼就能够被看到的东西,第三部分会涉及许多故事情节,想自己亲自阅读小说的朋友完全可以跳过。

 

印象

cover

这本书的名字叫S.,第一次看到时真的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——S后面带个点,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估计是什么东西的缩写吧。书的作者有两位——J. J. Abrams与Doug Dorst。Abrams实际上是一名导演,最有名的作品应该是美剧迷失(Lost),而Doug Dorst是一名职业作家,似乎也在业界颇有名气。书是装在黑色的纸质封套里,正面写着很大的S.,字微微有些反光。而S的字体非常类似Blackletter——这是一种在古代西欧非常流行的字体,特别是德语地区。直到20世纪初,德语地区还在非常广泛地运用Fraktur(属于Blackletter的一种,估计也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)。所以用这种字体作为封面的书带给我的感觉就是:

  1. 故事可能比较古老,发生在20世纪初或更早
  2. 故事可能发生在西欧,特别是德语地区。

(可以类比一下。例如纽约时报的标题字体,看起来也像是Blackletter的一种。考虑到该报纸于1851年第一次发行,而19世纪早期的纽约也是德语国家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之一,所以选择该字体为报纸标题似乎可以理解。)

封套上贴了一张纸质封条,好让封套里的书不至于掉落出来。封条本身设计得也很有意思,画风让我想起了所谓的“好莱坞经典老电影”的海报。周围的边框也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邮票,不知道为什么。封条大概可以分为三部分,中间由两条锯齿(类似邮票周围的锯齿,方便撕开)隔开。正面(写有S.)那部分的封条上印着J. J. Abrams和Doug Dorst的名字,它们之间画着一只猴子。侧面那部分的封条上印有一个指南针,指南针的正中印着“S.”,也许在暗示S指的就是南方?背面那部分的封条中间印着一艘帆船,看起来也是非常古老的设计,而在右下角(左下角似乎也有?)还有一艘类似的船,向着另外一边航行。在该部分封条的上下边缘各有一段诗句:What begins at the water shall end there/ And what ends there shall once more begin(大意:从水中开始的会在那里结束;在那里结束的会再一次开始。)是不是觉得和赫拉克利特(Heraclitus)的名言:没有人能够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,有点相似之处,或者说,正相反?

被这张泛黄的封条封住的是S.的本体,是一本名叫Ship of Theseus(忒休斯之船)的书,作者署名为V. M. Straka。整个书的封面很好地做旧了,包括封面的设计,很有种“几十年前”的感觉。书脊的下半部分贴着小标签代表了该书属于某一个图书馆。标签上的数字与字母是“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”(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)所规定的图书馆图书分类。813.54指的是在1945年到1999年间用英语写的美国小说(American fiction–1945-1999,其中813指用英语写的美国小说,0.5指20世纪,0.04指1945-1999)。STK为该书作者Straka的姓首字母缩写。最末一行1949指的是该书的成书年份。嗯,但从这个来看的话,我之前基于字体的猜测基本是不正确的,如果1949年可以勉强算作20世纪初的话,用英语写的美国小说和西欧或者德语似乎没有任何关系。作者的姓Straka是捷克、斯洛伐克等地的常见姓,两国地处中欧,但是捷克直接与德国接壤,似乎点关系。

SOT

书的名字叫Ship of Theseus(以下简称SoT),书的封面上也有一艘船,所以这个故事可以是关于水手的。但实际上,忒休斯之船首先是哲学上的一个问题。先来看一下它的内容是什么:

古希腊英雄忒休斯有一艘船,在他去世后仍被雅典人民保留了下来,大概有几百年之久。在这几百年里,如果有哪一根木板腐朽了,就会被换成新的,其他所有的部件也陆续被替换掉了。事实上最后的那艘新船和几百年前的那艘旧船,除了名字之外没有一处地方是一样的。那么新旧这两艘船还是不是同一艘船呢?

这个问题是一个关于Identity(中文大概是同一性、身份)的问题。在哲学的语境里说Identity,大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么一个东西:

a = a (Law of Identity,同一律)

在说一个东西和另一个东西一样的时候,Identity说的其实就是那两个东西之间的关系。例如同一律里说的是a和a的关系,因为a和a是同一个东西,所以同一律总是对的,a与它本身的同一关系一直成立。而在忒休斯之船这个故事里,这种关系就复杂得多。假设旧船为S1,新船为S2,旧木板为P1,新木板为P2,这个故事想问的是S1 = S2这个命题成立不成立,而我们知道的条件只是P1 != P2(当然还有S1 = S1,S2 = S2)。根据故事里的条件以及同一律,似乎光从逻辑上不能判断S1 = S2这个命题的真伪。因为逻辑只告诉我们一个东西与它本身是一致的,而S2中包含了P2,这是不同于S1中的P1的。解决该问题的角度有很多,比如有人会证明木板的变化和船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,有人会证明木板的变化决定了船的变化,有人会证明木板的变化不能决定船的变化,也有人会证明船本身就在变化,等等。

考虑到S.或者说SoT这本书是归在小说大类里的,而人物无疑是小说的重要部分。把这个特点和书名的暗示相结合的话,可能小说的一个主题是关于Personal Identity,即“我是谁?”“我从哪里来?”“我死后又会发生什么?”这一类的问题。主角可能会经历很多事情,在他身上会发生很多变化,在经历这些后的他与之前的他又会有什么不同?因为忒休斯之船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相对开放,这一点对于小说而言实际上是很有好处的。因为读者猜不到结尾,书从一开始就留下了悬念。

s.

翻开书后,如果说写在页边的手写体笔记能让我眼前一亮的话,书的味道更是让我佩服不已——那绝对不是新书该有的味道,那味道很像已经放置了多年的书。(不过可惜的是,在我看完小说的时候,旧书的味道就没有第一次打开时那么明显了,可能是技术限制吧)。书中还夹带着各式各样的“纸”——有便签纸,有照相纸,有餐巾纸,有明信片,有报纸等,上面也有各种人写下的文字,与泛着黄的书页一起,营造着一种真实感。

结构

这本书大概可以分成两个故事,一个是SoT这本中所写的故事,为印刷体文字。一个是页边的文字以及夹带的各类文件,为手写文字。阅读本书(或者说设计本书)的第一个挑战大概是阅读的顺序——到底是应该先读印刷体文字还是先读手写文字?而在手写文字里又有多种颜色,到底从哪种颜色开始读?还有夹带的文件呢?稍微翻了几页之后会发现,手写体的内容很多都是关于印刷体故事的讨论,所以大致的方向可以确定——先读印刷体,再读手写体。

forward

印刷体部分是一部完整的小说。这一页是SoT的译者(FXC)作的序言,注意开篇第一句话“WHO WAS V. M. STRAKA?”(谁是Straka?)Straka是个迷一样的小说家,一生写了19本书,而SoT为他的最后一本小说。没有人知道Straka到底是谁,包括FXC,因为他们只通过书信往来。Straka的真实身份有很多种说法,学界有颇多争议(与谁是莎士比亚类似)。而Straka又是一个反对资本主义的激进人士,因为他过于神秘的身份,他被指控参与策划多项谋杀,爆炸袭击,暗杀,泄露国家机密等等。而在序言的最后FCX写道,Straka已经去世,他甚至没有完成SoT,所以SoT的最后一章是由FXC补完的。SoT的主角没有过去,因为失忆了,他只知道自己的名字是S.。很多学者猜测SoT其实是Straka的自传小说。而本书的持有者Eric恰恰又是研究Straka的学者(PSU博士研究生,因某一事件被开除学籍),他所从事的研究就是找出Straka的真实身份。而用手写体的Jen是该校的本科大四学生(迷茫中,甚至毕业都成问题),手写体部分的内容就是围绕Eric和Jen如何找出这一问题答案的冒险所展开的,两种字体的故事大概就是以“谁是Straka”这个问题作为桥梁的。随着故事的发展,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变化着。对于Straka以及他们自己身份的理解,也算是非常切合“忒休斯之船”这个名字。

在读手写体文字的时候,确定阅读顺序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。手的文字是由两个人完成的,Eric用的是全部大写(该人以下简称E),Jen用的就是比较普通的手写体(该人以下简称J)。手写文字所包含的故事通过这两个人的留言展开。手写文字一共有7种颜色,分为5次出现。除了一次外,其他颜色都是两两出现的,因为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:铅笔E;蓝J与黑E;橙J与绿E;紫J与红E;黑J与黑E。作者在书的好几处地方暗示了阅读的顺序,但是最明显的两处就是在书的最开头部分。

0

这一页最上面可以看到铅笔字:IF FOUND, PLEASE RETURN TO WORKROOM B19, MAIN LIBRARY, POLLARD STATE UNIVERSITY. (如果看到这本书,请归还至PSU主图书馆B19号房间。)然后下面的蓝J说:Hey, I found your staff while I was shelving…(嘿,我在整理书架的时候看到了你的东西…)这一部分交代了手写字部分故事发生的地点:在一所大学里。还有J的身份:在大学图书馆打工。当然还有阅读顺序:铅笔字比蓝-黑组合先读,并且蓝-黑字紧接着铅笔字读。

1

在紧着的一页会发现这样的情况:蓝-黑组合下是紫-红,再之后是黑-黑,而其文字的语气和内容似乎也和这个顺序相符(中文就不翻了,完全就是开篇自带剧透-_-)。这一部分交代了3组字的阅读顺序,也可以看出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。但是到目前为止,仍然不清楚橙-绿组合的阅读顺序。作者在这里卖了个关子,因为在知道“印刷字-铅笔-蓝黑”这个顺序后,读者其实已经可以开始读书了,所以对于橙-绿的阅读顺序是在后面暗示出来的。我在阅读的时候,会密切注意是否有新的暗示,以及我对旧暗示的判断是否正确。直到第187页,我才完全确定了橙-绿的阅读顺序。

2

紫-红是写在橙-绿之后的(注意187页的红字是对186页绿字的补充),由之前可以知道紫-红是写在铅笔与蓝-黑之后,并且铅笔和蓝-黑的顺序已经确定(铅笔第一,蓝-黑第二),所以橙-绿色文字肯定是第三次写在书上的文字。不过即使知道不同颜色之间的文字出现的顺序,相同颜色间文字并不完全是按照页数由小到大出现的,但是这部分文字的出现顺序似乎除了直接读没有办法知道。真实情况也应该如此,因为E和J的留言在很多时候会划出原文相关的语句(即SoT中与他们想写的话相关的语句,这其实也是SoT中故事与他们生活发生交错的地方,会在下次提到。),他们不可能提前知道对方在哪里留了言,所以总是会把书从头到尾翻一遍来看看对方在哪里写了点什么。所有留言都按照页数按顺序出现反而有点奇怪。

就我个人而言,在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,我感觉我本人就是SoT这本书除去Eric和Jen之外的第三名读者。包括通过阅读知道了手写体文字发生的顺序,旧书的味道,以及翻阅文中夹带的各类文件等,“我是读者”这样一种真实感就是由那么些真实的元素带来的。

 

References

那些一眼看起来就很清楚的图片及扫描图都来自http://www.amazon.com/,剩下的是由爪机拍摄-_-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._(Dorst_novel)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lackletter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he_New_York_Times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Dewey_Decimal_Classification

http://dewey.info/class/813.54/e23/about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traka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hip_of_Theseus

 

文:J_Lu

本文只在灯塔有哦

 

2 thoughts on “游戏源于生活(1)——文学作品(上)

Leave a Reply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