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g是什么

上个月18号,一个名叫fig.co的网站上线了。在热闹的互联网行业这可能真的算不上什么新闻,但它似乎在改变着什么……

Fig是什么

Fig是另一个游戏众筹类网站。哦你已经听出来了,又一个?因为除了Kickstarter,Indiegogo之外,众筹已经很饱和了。为什么还要发明另一个“只做游戏”的众筹?一切可能要追根溯源至Indie Fund。

从Indie Fund说起

IF3a

从外界来看,可能没太多人知道Indie Fund。但是由这个组织资助(投资)的游戏,关注独立游戏的你一定听说过:FRAMED(iOS/Android)、Antichamber(Steam,IGF 2012最佳技术奖)、Her Story(Steam)、Monaco(XBLA/Steam,IGF 2010最佳设计、大奖)。

简单来说,Indie Fund是一群由“相对富有”的独立开发者联合注资的一个投资组织,只投游戏。这包括大名鼎鼎的Capy Games老大Nathan Vella(Sword & Sorcery, Super Time Force)、Jonathan Blow(Braid)、Kellee Santiago(Flower, Journey)等等。这个组织成立于美国独立游戏爆发的2010年,为的是发展“一种开发者和发行商(投资人)之间的新型关系”。他们的做法很简单:提案通过——追加投资——投资回报——放手。但和传统发行商不同,Indie Fund在投资回报和之后的东西做了一些变通。传统发行商投资开发的游戏,IP归发行商所有,开发商不具备对IP的控制权。而游戏售卖所得的利润,一般都是事先定好的分成制。但这种看似合理的关系,其实潜在的问题很多。举个简单例子: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,发行商必然会将IP的盈利能力榨干,而被“过度消耗”的IP回到开发商手里做续作,又很难办……

所以Indie Fund做了四个重大革新。一是不拿IP,版权归开发商所有,鼓励开发商精心经营IP;二是不做发行,鼓励开发商和数字内容供应平台(如Steam)合作发行;三是不设milestone,延期OK但后果自负,鼓励开发商作发行前的打磨;最后是触顶退出的机制,也就是说,当游戏利润达到了投资额的2倍后(或发售已过2年),其后的游戏收入全部归开发商所有。在此之前,游戏利润按75%-25%分成。举个例子,如果一个开发商从Indie Fund拿到100万做游戏,那么无论它做什么做多久,在销售额达到267万之前,要分给Indie Fund 200万,另有67万归开发商所有。在267万之后,所有收入都归开发商所有。除此之外,开发商还拥有IP的控制权。

所以Indie Fund是一个鼓励游戏开发者自行控制IP,鼓励后续开发和长尾效应、鼓励大作的新型游戏募资制度。

Fig ≈ Kickstarter + Indie Fund?

回头再看Fig,它的愿景是揉合Kickstarter那样广大的受众群和Campaign—玩家互动,以及Indie Fund的投资人模式。可以说它是一个reward based + investment based的混合众筹模式。

到fig.co一看,你会发现一个熟悉的campaign页面。不同的是,它当月只推一款游戏,并不是像Kickstarter那样需要用户去费力“发现”项目。此外,除了能看到pledge amount和获得的玩家奖励的“KS右边栏”之外,它还有一个投资人选项。如果你是符合资质的投资人,可以以最低1000美元的量向项目发起投资,项目会以分成制回报投资人(具体分成数额并未公开)。而且也有所谓“领投”的投资人。这点上跟国内“股权众筹”网站有点不谋而合。不同之处还是在于,Fig是项目制的投资,投资和回报都只仅限于项目,对公司和IP投资人并无控制权。

一个不错的开始

Screenshot from 2015-09-09 22:21:50

Outer Wilds,今年的IGF大奖获得者,是第一个登陆Fig众筹的游戏。如果你还不知道它的话,赶紧去下载它的免费试玩demo吧!有趣的是,Outer Wilds的开发团队中出现了“岡 政偉”的名字,喜欢八卦的可以看以下他的词条,他是美剧《英雄》里的中村宽,也曾是工业光魔的特效师。

Outer Wilds目前众筹的数字是11万3千美元,目标为12万5千美元,还剩8天。所以成绩还不错啦!如果对自己项目有信心的,不如发信去pitches@fig.co演示你的游戏吧!看上去不失为KS之外的一条新路。

更新

到今天9月19日,fig.co已经关闭了Outer Wilds的众筹。101.2%的惊险过关,似乎不够理想。按理说已经有较多后续游戏在排程之内,但目前官网上却是请等候下一轮游戏上线的公告:

Screenshot from 2015-09-20 23:31:30

封烨。曾以技术发展为己任的游戏行业人,有过不知天高地厚的技术演讲和文章,多年后转变思路,认为无法单纯通过攻克薄弱技术环节来改善行业种种弊病,于是投身于独立游戏运动。前椰岛游戏的联合创始人,上海Game Jam和Global Game Jam在国内的首批倡导者,现灯塔实验室创始人。

Tagged as: , ,

Categorized in: 市场和运营

Posted on

Leave a Reply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